4月18日,教育部召開2019年第三場“1+1”系列發布采訪活動,介紹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有關情況。
此前2018年11月份,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以黨中央國務院名義專門印發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文件;
2019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又印發《關于開展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工作的通知》,這是貫徹落實《若干意見》的重要舉措。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提到,目前教育部圍繞著這兩份文件,已展開如下工作:
1、加強宣傳解讀
教育部通過召開新聞發布會全面介紹、接受記者專題重點解讀、組織采訪團挖掘典型、組織專家撰寫文章深入剖析等方式,在新聞媒體的大力支持下,對《若干意見》提出的發展目標和重大政策舉措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宣傳解讀。
2、部署專項治理
今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通知》,部署對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規劃、建設、移交、使用不到位等情況進行專項治理。
《通知》印發后,教育部會同住建部等有關部門召開了新聞發布會、治理工作座談會,進一步強調堅持學前教育公益普惠的基本方向不動搖、堅持學前教育公辦民辦并舉的原則不動搖、堅持積極穩妥推進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的決心不動搖,即“三個不動搖”。
推動各地認真摸排,從各地實際出發、制訂具體實施方案,按照“一事一議”“一園一案”的原則,積極穩妥、扎實有效地做好治理工作。
這個過程當中,特別是針對有的自媒體對有關政策的嚴重誤讀也做了及時回應和解釋宣傳。
3、加大扶持力度
中央財政支持學前教育發展專項資金2018年投入150億,2019年在此基礎上提高到168.5億元,支持各地擴大普惠性資源,完善體制機制,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保教質量。
發改委、教育部聯合啟動實施優質普惠學前教育資源擴容建設工程,2019年安排專項資金10億元,支持11個省(區、市)開展試點,引導激勵地方加大投入,重點加強幼兒園園舍建設,有效增加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
在投入保障機制方面,呂玉剛提到,目前,已有30個省(區、市)和兵團出臺了公辦幼兒園生均公用經費標準或生均財政撥款標準。
各地區具體操作方面,北京建立普惠性學前教育投入保障機制,對普惠性幼兒園,無論是公辦、民辦,政府的生均補助標準是一樣的,家長繳納的學費也是一樣的,實現了辦園標準統一、財政補助統一、收費標準統一、教師待遇統一,公共財政陽光普照;
山東制定每生每年710元公辦園生均公用經費財政撥款標準和普惠性民辦園生均補助標準,惠及所有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
河南建立公辦園生均財政撥款制度,按照市屬幼兒園每生每年5000元,縣級以下每生每年3000元標準來核撥;
重慶按照每生每年600-800元的標準對普惠性民辦園進行補助。
4、加快立法進程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將制訂《學前教育法》列入重點推進項目。教育部專門組建立法起草小組,組織專家研究論證、進行國際比較,開展立法專題研究,加快推進立法進程。
教育部方面表示,下一階段將積極推動各省(區、市)抓緊出臺實施意見和治理工作方案,完善相關配套政策措施,也就是進一步完善學前教育的政策保障體系;
推動各地積極穩妥做好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工作,全面摸清底數,建立信息報送系統和工作臺賬,推進分類進行整改,堅決扭住不放,切實抓好落實;
開展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攻堅行動,推動各地完善布局規劃,健全普惠性學前教育投入保障長效機制,多渠道擴大普惠性資源;
教育部將會同住建部等有關部門加強對各地的指導,及時總結經驗,通過會議推進、典型交流、宣傳推廣、督導檢查等多種途徑推進貫徹落實工作;
加快制訂學前教育法,在深入研究和調研的基礎上,盡快完成學前教育法草案的起草工作。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上海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旨在與用戶分享信息,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的有用
微信公眾號
了解教育行業動態!在線咨詢
為您解決疑問!